一、核心防雷原理:与固定式避雷针一致(尖端放电 + 接地泄流)
无论高度是否可调,所有避雷针的防雷本质都遵循 **“主动引雷、安全泄流” 逻辑,通过三个关键环节将雷电能量导入大地,避免保护对象受损:
1. 接闪:主动吸引雷电(尖端放电效应)
升降避雷针的顶端同样装有接闪器(通常为铜制 / 不锈钢针尖,尖端设计),其核心作用是利用 “尖端放电” 原理成为雷电的优先击中目标:
当云层中积累大量电荷(正 / 负)时,地面物体(如避雷针)会感应出相反电荷;
由于避雷针针尖曲率极大,电荷会在尖端高度集中,形成强电场,击穿针尖与云层间的空气(即 “尖端放电”),主动将云层中的雷电 “引导” 至自身,避免雷电击中周边的保护对象(如设备、建筑、人员)。
2. 传雷:将雷电流传导至接地系统
接闪器下方连接伸缩杆体(多为金属材质,如不锈钢、铝合金,确保导电性能),其作用是作为 “电流通道”:
当雷电击中接闪器后,强大的雷电流(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会通过伸缩杆体快速向下传导,避免电流在杆体中滞留或产生击穿风险(杆体需满足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截面积,防止被雷电流熔化或烧毁)。
3. 泄雷:将雷电流安全导入大地
伸缩杆体底部连接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接地母线、接地网组成,材质多为镀锌钢、铜材),是防雷的 “最后一道关键环节”:
雷电流通过杆体传导至接地装置后,会被接地网分散到周围土壤中,最终缓慢释放到大地,避免雷电流在地面形成高电位差(即 “跨步电压”)或反击电压(损坏设备电路),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注:这一步与固定式避雷针完全一致,接地电阻需符合国家标准(通常要求≤10Ω,特殊场景如通信站需≤4Ω),否则雷电流无法有效泄放,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