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底板是腐蚀最严重的部位(长期接触积水、沉积物),阳极布置需确保电流均匀分布,覆盖整个底板面积。
1. 均匀分布式(适用于中小型储罐,直径≤20m)
布置方式:将板状阳极按 “网格状” 或 “放射状” 均匀分布在罐底板上,相邻阳极间距 3~5m。
例如:直径 10m 的储罐,沿底板圆周方向每 2~3m 布置 1 块,中心区域额外布置 1~2 块,确保边缘与中心均有保护。
优势:电流分布均匀,适合底板平整度高、沉积物少的储罐。
注意事项:阳极需与底板保持 50~100mm 间隙(用支架垫高),避免被沉积物覆盖导致电流输出下降。
2. 分区集中式(适用于大型储罐,直径>20m)
布置方式:将罐底板划分为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罐壁与底板连接的 “角焊缝” 区域),不同区域差异化布置:
边缘区(腐蚀风险最高):加密布置,间距 1.5~2m,阳极数量占总量的 40%~50%;
过渡区:间距 2~3m,占比 30%~40%;
中心区:间距 3~5m,占比 10%~20%。
优势:针对高风险区域强化保护,节省阳极用量,适合大型原油罐(边缘易积水、沉降)。
3. 条形 / 带状阳极沿焊缝布置
布置方式:在罐底板的环向焊缝、径向焊缝两侧,平行敷设带状阳极(宽度 50~100mm),与焊缝间距 100~200mm。
作用:焊缝是应力集中和腐蚀薄弱区,带状阳极可针对性提高焊缝处的保护电流密度。
二、罐壁的阳极布置(侧重下部区域)
罐壁腐蚀集中在下部 1~3m 区域(油水界面、冷凝水附着区),上部干燥区域通常无需布置。
1. 环向均匀布置
布置方式:在罐壁距底板 1~3m 高度范围内,沿圆周方向均匀悬挂板状或带状阳极,间距 3~6m,阳极与罐壁贴合(用夹具固定)。
适用场景:成品油储罐(介质流动性强,界面波动大)。
2. 重点区域局部布置
针对部位:罐壁与接管(如进料管、排污管)连接的法兰附近、罐壁支撑加强筋接触处(易积水)。
布置方式:在这些区域单独固定小型板状阳极(重量 1~2kg),确保局部电流密度达标(≥0.1mA/m²)。
以上就是关于铝合金牺牲阳极在储罐中的布置方式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